9月23日,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工作人员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敷设电缆。 蒋海燕 摄
9月24日,南方电网公司基于人工智能自主研发的全地形巡检与操作智慧狗——“吠云”,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眼球。马华斌 摄
9月24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开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东博会以“亲诚惠容同发展,镶钻成冠创未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增长”为主题。当天,广西电网公司超百名保供电人员、25台发电车、16台发电机(UPS)全程守护,为盛会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圆满完成开幕大会一级保供电任务。
“电鸿”技术在保电场景正式亮相,保供电远程监控、近端运维的保电新模式应用、最强大脑“保电一张图”实现全息在线感知……广西电网公司坚持数智驱动,基于全域物联网统一数据模型和数据规范,在南方区域首次把电鸿视联终端等新质生产力应用在保供电业务上,打造了南网首个三维模型构建的智慧保电数字化平台,全力护航东博会和峰会。
眼观六路
强化重要风险管控
“保供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管控好电网、设备的运行风险,有了这个‘黑科技’,可以实现‘看得见、看不见’的风险都可控在控。”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安监部保电专责韦宗春介绍。
据了解,在本届东博会亮相的这项“黑科技”——电鸿视联终端(系统),是南方电网公司历时2年,基于开源鸿蒙及开源欧拉,为能源电力行业量身打造的一套电力鸿蒙(电鸿)物联操作系统。
青秀供电分局配电检修主管温先佳一边演示电鸿视联终端,一边介绍道,这套“电鸿”视联操作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容性强,可以克服当前配网摄像头厂家众多、视频终端类型和操作系统繁杂等堵点,解决协议不兼容、在线升级困难等难题,突破了边缘计算能力不足等瓶颈,通过重构协议、代码、内核等手段,实现不同电力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这套电鸿视联终端通过AI识别技术,拥有一双灵敏的“眼睛”,做到“眼观六路”。它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控设备及其周围,并内置智能算力,能够自动识别图片及影像,做到智能化感知,实现对配电房环境信息、设备运行状态、安全隐患等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一旦检测到有未经授权的闯入者、或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着装及出现不安全行为,甚至有烟雾或火焰的征兆,它便立刻触发警报,提醒保供电人员注意,确保电网、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
“一碰即连”也是电鸿视联终端特点之一。“对于一线保供电人员来说,系统操作的便捷性尤为重要。你看,我只需拿出手机,对准摄像头上的二维码,‘哔’的一声,登录、验证、建档流程都瞬间完成。”朱槿花党员服务队队员罗辉表示。
耳听八方
提升保供电效率
在这次保供电中,广西电网公司在提升“观”的能力基础上,通过云计算技术使电力设备获得了更敏锐的“听觉”,做到电流、电压等关键参数数据监测高效实时采集,实现保电设备运行参数数据“秒级”分析和“瞬时”推送,实现主动、实时感知设备运行状态,就像24小时在线医生,能时刻了解设备运行状态。
目前,从配电变压器到每条分支线、每一相线路、每一个接入用户,都在实时监测中。保供电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迅速精准“对症下药”,有效消除风险隐患,这不仅可以减少运维人力投入,也提升了电网设备运行管理效率。据测算,应急保电响应时间从原来耗时1.5小时缩短至5分钟,大大提升了保供电工作效率。
最强大脑
全息在线感知
“1号、2号、3号分电箱无异常。”通过“保电一张图”,在场内值守的南宁青秀供电分局配电运行主管王朋表示,保供电设备定位、运行数据一目了然,24小时在线监测,实现可测、可视、可控,这样保供电更有底了。
“保电一张图”是广西电网公司多年来保供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实现了从500千伏超高压电网到用户端220伏低压核心负荷,甚至是单个排插的“可视化”监盘,成为了保供电工作的“最强大脑”。
“在本次保供电中,我们对核心保供电场所应用3D建模技术,将场所内的电力设备所在区域进行立体式展现,并将主网、配网、客户端设备管理等各环节有机串联,通过制定运维策略,落实关键任务,实现全专业、全链条安全管控,成为了立体式的‘保电一张图’。”南宁供电局安全监管部保电及综合管理专责王愚介绍,不仅如此,目前一级保供电场所还装设了小微传感器、烟感传感器、水浸传感器和摄像头等,实现电气信息、环境信息和综合安全信息的在线把脉监测,真正实现了全息在线感知。
截至9月26日,广西电网公司共投入723名保供电人员、227台保供电车辆、29台发电车、16台发电机(UPS),进驻31个重要保供电变电站和55个重要保供电场所值守,对125条保供电线路、392台套重要保供电设备进行巡控。
(陆冬琦 曾静 卑舒颖)
标签:广西电网,全景全息,智慧保电,黑科技,东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