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能源央企在数字化、人工智能(AI)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新一轮AI技术的进步将带动能源行业在AI领域的研发与运用加速。
有AI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发布的AI大模型与日常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但能源电力等专业数据不存在于上述大模型中,其生成效果是比较差的。目前,AI在医疗、能源等专业领域还没有巨大的突破,但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未来,能源大模型只可能产生在能源企业内部,不可能产生于目前的互联网公司。”
赋能不同场景
DeepSeek的接入,可为各企业提供通用服务,如知识问答、文档分析等。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人工智能团队完成DeepSeek模型本地化部署,研发科技情报助手并上线试运行,应用成功挂载科技信息知识库,初步实现了问答应用开发。中国华电的“华电睿思”数字底座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后,在智能问答和自动分析方面将进一步升级。
DeepSeek也支持在专业垂直场景进行应用。2月11日,国家能源集团信息技术公司(数据中心)完成DeepSeek-R1系列大模型在国能企业云平台本地化部署并正式上线,该模型已与国家能源集团传媒中心有限公司的多媒体平台、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复杂能源市场价格预测大模型等开展深度适配工作。中国核电旗下核电运行研究院开发的核智AI门户接入DeepSeek大模型,依托DeepSeek的强大能力,融合历史运维数据实现故障预判、基于实时数据与AI实现核电站运行状态智能监控与异常预警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教授赵俊华介绍,大语言模型的构建大致有预训练、微调和强化学习三个阶段。预训练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的投入,而微调和强化学习的要求相对较低。像DeepSeek这样已经经过预训练的开源模型,其技术进步快于闭源模型,加入行业企业的语料进行微调或者强化学习,可以从较低成本适配企业自身的需求。
在接入DeepSeek前,一些能源企业基于不同的模型底座,开发了行业大模型。2023年9月,南方电网发布电力行业首个行业大模型“大瓦特”;2024年8月,中国石油的昆仑大模型通过了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2024年10月,中国海油“海能”人工智能模型正式发布;2024年12月,国家电网发布了光明电力大模型。
接入DeepSeek有助于行业模型的升级。中国石化2月5日完成DeepSeek在国产化算力环境上的部署,并接入长城大模型应用系统,在企业内部分批推广使用。中国石化对DeepSeek的测试表明,DeepSeek大模型在识别石油化工行业的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专业图表等专业内容时,准确率较高,能够有效支撑行业数据集建设和行业模型训练。
2月12日,南方电网“大瓦特”电力大模型体系全面引入开源大模型DeepSeek,完成DeepSeek系列模型适配。引入DeepSeek开源大模型后的南方电网“大瓦特”电力大模型体系,实现自然语言(NLP)基础模型由百亿参数向千亿参数迭代,提供分布式、高并发推理服务,支持灵活匹配不同算力资源环境。
eo梳理发现,在部署模式上,中国石油、国家管网集团、中国海油3家公司明确了私有化部署的模式,国家能源集团、南方电网、国家电投、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广核6家公司则明确了本地化部署的模式。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还强调在国产化算力环境部署。
王鹏认为,本地化部署和私有化部署,由于数据存放在企业内部或私有云端,企业拥有对数据的完全控制权,因此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程度较高。国产化算力环境部署同样强调数据安全,且通过自主可控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可以进一步降低数据泄露和被窃取的风险。
能源“AI+”提速
近两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对中央企业发展人工智能提出要求。2025年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抓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强化科技创新,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坚定攻关大模型,积极参与开放生态建设,推动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发布在《中国网信》杂志2025年第1期的署名文章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已迈向大模型时代,加速在能源化工等产业落地应用,将给行业发展带来颠覆性、全局性的影响。国际能源公司纷纷联手科技巨头加入大模型竞争,谁率先实现突破,谁就将拥有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
在外部要求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求下,能源央企积极抢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
“大瓦特”是南方电网公司推出的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电力大模型,是由大模型、小模型、智能体构成的开放型电力人工智能模型体系。自2023年9月发布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电力行业大模型“大瓦特”、模型即服务(MaaS)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已形成智能巡检、智能客服、负荷预测等多个核心产品,覆盖输电、变电、配电、调度、客服、规划等应用场景。据《南方电网报》消息,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大力推进基于“大瓦特”电力大模型体系的电力AI应用开发和试点应用工作,加快电力业务赋能。积极开展与AI新兴企业合作,持续探索前沿AI技术在电力业务的落地应用方案,共建电力行业AI开放生态。
2024年12月,中国石油发布的昆仑大模型,参数从330亿升级到700亿,构建了我国首个勘探全领域专业大模型,涵盖地震处理、地震解释、测井处理解释3个专业大模型,按需构建了21个场景大模型,每个场景大模型支持一类应用场景的多种应用。据中国石油官方网站介绍,下一步,中国石油将加快行业大模型迭代升级,将充分利用DeepSeek大模型的高质量编程能力,提升地震资料处理、油藏开发优化、化工产品研发、客户服务等专业模型的开发效率。
标签:央企,DeepSeek,能源,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