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贵州电网公司以高科技手段支撑三县抗洪救灾复电

作者:陈举 班国邦 王兴兰 龙定锦 罗根  2025-07-04

  6月下旬,贵州榕江、从江、三都三县遭遇两轮特大洪水,电力设施严重受损,数万用户用电告急。面对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南方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全网一盘棋”优势,统筹全网资源,重装重兵千里驰援,特别是以科技为刃、协同为盾,在泥泞中开辟出一条条“光明通道”,用智慧电网筑起抗洪保电的钢铁防线。

  “应急一张图”:智慧大脑秒级响应

  6月24日凌晨,暴雨红色预警拉响,贵州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大屏瞬间亮起“作战模式”,一块覆盖全域的“应急一张图”实时跳动着数据:气象预警、线路故障、抢修队伍位置……这个集成10余类外部数据的智慧中枢,应急响应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不仅实时展示输电线路、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还能结合地灾隐患库精准定位高风险区域。”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张迅介绍。

  6月28日当第二次洪峰来袭时,“应急一张图”数据全景透视:可视化展示全省输电线路、变电站信息等,生成电网防汛重点清单,精准锁定榕江、三都等受灾地区,系统在15秒内精准匹配出241支抢修队伍、5586名应急队员的调度方案。

  “传统指挥依赖人工汇总信息,现在通过三维数字化模型和AI算法,能实时生成最优抢修路径。”张迅指着大屏上的热力图解释。

  前方全力抢修复电,后方数字平台高速运转。贵州电网公司融合电网地灾隐患库、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共享数据及实时降雨信息,精准锁定五县区162条线路、170个关键区段的潜在风险。“系统成功预警8起次生灾害风险,指挥部提前部署避险措施。”贵州电网公司智能作业中心(以下简称“智能作业中心”)值班长蒲阳说。

  “空天地协同”:立体作战破困局

  榕江,积水深度一度达数米,传统抢修作业难以开展。国家级电力应急特勤队迅速出动,调集了广东、广西的30余台大型排涝车和330套烘干设备,排涝能力是传统设备的5倍。

  在锦州新城小区,大流量排水抢险车连续作业48小时,抽排积水12万立方米,为地下配电房抢修赢得宝贵时间。而智能烘干设备能在6小时内完成被淹设备的绝缘恢复,将复电时间压缩70%。

  另一方面,驰援队伍携带重载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等各类装备24台,奔赴贵州三都和从江受灾现场。在三都都江镇柳叠村,道路因山体滑坡中断,抢险物资运输成为难题。最大载重250公斤的重载无人机,跨江跨山吊运电杆、导线、金具等抢修物资,解决了抢险一线的燃眉之急。

  同时,勘灾无人机也大显身手,在高空对受灾区域的输电线路、杆塔进行全方位巡查。在三都都江镇35千伏响江线,智能作业中心应急勘灾组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呼啸升空,迅速锁定泥石流造成的线路断点,高清影像实时回传指挥部,为精准制定抢修方案赢得宝贵时间;在从江下江镇,固定翼无人机如离弦之箭,快速对10千伏平九线受灾情况进行勘察……准确率达85%,单图识别效率相较传统人工分析提升了5倍。

  “电流加热法”:实现设备原地复活

  在榕江10千伏忠三线、忠江线抢修复电任务中,面对浸泡超48小时的低压电缆,传统烘干法因导线内部潮气无法排出而陷入僵局。贵州电网公司毕节供电局技术骨干连夜组建攻关小组,创新推出“电流短路加热干燥工艺”:在电缆首端接入交流焊机,尾端实施三相短接,通过控制120安恒定电流使导线升温至60℃,利用热对流原理逼出绝缘层水汽。经过30多小时持续作业,较常规更换设备方案节省36小时工期。

  在清淤环节,构建“四维作业体系”,用高压水枪冲洗配电设备淤泥,采用工业级烘干机对设备进行恒温除湿,运用绝缘摇表实施“CT式”检测,最终形成洪水浸泡电气设备修复手册。

  在10千伏忠江线抢修现场,无人机红外测温仪发现3处隐蔽性接头受潮,技术人员立即采用带电解剖检测技术,在不中断临时供电的情况下完成缺陷处理,该工艺较传统停电检修效率提升3倍。“我们没换一台变压器,没撤一根主干电缆。”毕节供电局抢修现场负责人张华介绍,通过技术创新,为此次抢险节省了设备更换的成本。

  (陈举 班国邦 王兴兰 龙定锦 罗根)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贵州电网,高科技手段,抗洪救灾复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