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云南德钦:农网半生缘(图文)

——云南电网迪庆德钦供电分局局长李忠进的岁月与日常

作者:本报记者 黄宝仪 毛春初 通讯员 陈波 周志旺  2015-10-26

1.jpg

  德钦农网建设。李斌 摄

2.jpg

 

  云南电网公司投资900万元,苦战90天,为雨崩37户无电人口通电。陈波 摄


  本报记者 黄宝仪 毛春初 通讯员 陈波 周志旺


  编者按:


  德钦,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县城,也是云南最北的一座县城。


  从2000年德钦县供电公司(现为云南电网公司迪庆供电局德钦供电分局)成立到2009年90%的乡镇实现电网覆盖,电网人绝壁之上开路架线,一条条10千伏线路倔强地伸展到了山那边。


  而在险恶地貌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维护和抢修线路甚至比架设更为艰难。德钦供电分局平均每人管88平方公里的区域,截至8月份,该局今年共抢修159次,约占迪庆供电局今年抢修次数的1/4。


  云南电网公司迪庆供电局德钦供电分局局长李忠进的人生经历和日常生活,就是这些可敬佩的电网人的写照。因为对家乡的深情,对业务的敬畏,他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电网交织在了一起。


  “人们总是说时间会改变事情,但事实上我们得自己去改变它们。”这是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话,而在藏区这片土地上,无数像李忠进这样的电网人,用自己的坚守、信念和智慧,在艰难之中不懈前行,为这里的人们,为这里的生活,为这里的大自然,带去改变和发展。


  到达德钦县城那天,阳光铺天盖地,风吹卷着风马旗。穿着红衣的喇嘛,开着面包车在采购食物。分布在狭窄山谷之间的德钦县城,谷底也没多大一块平地,街道、房屋大多都铺陈在山坡上。街道两旁白底黑字的政府各部门的木质门牌,让时光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李忠进一直在打电话,那几天正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庆放假的时间。女儿李文婷说:“我爸是当地人,放假的时候,他总是让外地人回家团圆了,自己却留下来值班。”


  这些忙碌的电话,带出一个个我们即将采访的地点和对象:燕门、云岭、奔子栏、葡萄园……一个个在绵绵大山中的乡村景象,一个个不疾不徐讲述的故事,让记者发现了极端的地理环境下,电网与这片土地的深厚互动。


  开拓


  “15年前,下雨下雪时停电一个月都不稀奇”


  在凝望生存现实的同时,遥远的记忆折射出疼痛的一面。这个世外桃源深藏着一种壮丽而微妙的凶险,但有些人从未选择离开。


  像往常一样,李忠进从德钦供电分局走到父祖三代人留下的祖屋,经过新、老城区。


  新城区沿山谷修下,只有两条主要街道,有小作坊、邮局、商店、小吃铺等,老城区的石板路和藏式商铺民居至今犹存。


  一个城市的街道,就像这个城市的掌纹,藏着过去、未来、故事和细节。作为土生土长的德钦人,李忠进清楚地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是如何被时间滋长出现在的模样。


  在李进忠的记忆里,德钦并不是一个好地方,“家里常备着七八百斤土豆过冬。第一次吃上新鲜的莲藕,是嫁到大理鹤庆的表姐带过来的。”为此,他兴奋不已。那年,他14岁。


  在1989年来到德钦的四川人丁维茂的印象里,“以前这里是清一色木板房,所有的路全是坑坑洼洼的沙石路,交通非常不方便。”


  而在地理书上的描述是这样的:德钦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处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腹地,山高坡陡,峡长谷深。县城升平镇海拔3300米,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县城,也是云南最北的一座县城。


  这样的一个地方,要架设电网的难度可想而知。


  2000年,德钦县供电公司成立。李忠进机缘巧合进入佛山乡供电所。“当时这个乡一个月的电费才1.2万元。”李忠进说。虽然有了电力公司,但“下雨下雪时,停电一个月都不稀奇。”这是理发店老板丁维茂的记忆。


  从德钦县城到佛山乡有65公里,李忠进在这里进进出出,经历了对电网的陌生到熟悉,而后5年的积极肯干,他调回到了德钦供电分局。


  从2000年到2015年,德钦供电分局就在那个狭窄的空间,未挪半步;这些年,李忠进也一直在父祖三代人留下的老屋里居住,因为这里有他们的精神寄托和价值实现。


  坚守


  吉祥和平的背后,是电网人不计艰辛的努力


  在德钦,一条条10千伏线路倔强地伸向山那边的村庄,山高路远不仅仅是物理学上的意义,更多的是电网运维人力与成本的投入。


  来德钦的每一个旅游者,都满怀着虔诚的目光,去看这里的雪山、冰川、峡谷、草甸、湖泊和多样性生物构成绮丽的自然景观。很少人会想到这个地方的严酷,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怎样适应土地。


  “在这里做生意,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丁维茂所说的代价,是他到德钦的第二年冬天,前往香格里拉进货时途经白马雪山时被困,双腿被冻伤了,如今走路一瘸一拐。


  付出代价的不只丁维茂,还有李忠进。2005年,按照云南省政府“一张网、全覆盖”的部署,南方电网公司在迪庆州成立迪庆供电局,并于2008年全面接收了迪庆州原地方电力公司资产。以骨干电网、电力外送通道、城农网改造升级、无电人口通电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了电网建设力度。李忠进毅然投入到农网改造大军中去。2008年的秋天,李忠进负责奔子栏农网工程。


  一天,他开着皮卡车顺路到州里领材料。途经尼西乡幸福村时,在下坡处遇到一辆客车抢道,为了避让,李忠进连人带车掉到3米高的沟里。所幸逃过一劫,但眉骨上从此多了一条疤痕。


  由于当时的农网工程点多面广,需要到处跑,道路条件极差。为了不耽误工期,李忠进和同事把行李和锅碗瓢盆都放到皮卡车上。天黑了,就地支起帐篷,生火做饭,吃土豆,睡睡袋,天一亮就赶往下一个施工点……这样的日子,他们持续了9个月。


  “由于道路条件差,一根成本500元的电杆,运到安装点,成本攀升到七八千元。”曾与李忠进一起负责羊拉乡农网改造工程、现任德钦供电分局配电部副主任的旺杰说道。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2009年,除了几个特别行政村,德钦县90%的乡镇实现了电网覆盖。“那是德钦最大规模的农网投资,接近2亿元。”


  但即便这样,德钦的电网还谈不上坚强,让李忠进不安心的是,整个县城就一条35千伏线路进来,这个单一电源万一发生故障,就会全县停电。


  当然,让李忠进担心的还有各种灾害,由于德钦属高海拔侵蚀地貌,生态环境恶劣,地质灾害严重。虽然进行了治理,但记者在离开县城的采访路途上,尤其是在214国道行走的时候,高山滑坡时有发生。


  “夏天有泥石流,冬天有大雪。”李忠进说,每一种自然现象,在这里都容易造成灾害,因为地形地貌的特殊,抢修也变得异常艰难。数据显示,德钦供电分局平均每人管88平方公里的区域,截至8月份,德钦供电分局今年共抢修159次,约占迪庆供电局今年抢修次数的1/4。


  德钦,藏语意为“吉祥如意,和平安宁”,但在这个吉祥和平的背后,是电网人不计艰辛的努力,从维西到德钦,从升平镇到奔子栏,一条条10千伏线路,站在绝壁之上,倔强地伸向每一个村庄。


  信念


  “信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对于一个藏区的农电人来说,既要尊重这里的风俗习惯,又要与繁杂的日常事务打交道。既严厉又融通,这期间的平衡是一门学问。


  李忠进生活的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庙宇与烧香台,人与神亲近地生活着。一个藏区农电人的生活日常,既要尊重这里的风俗习惯,也必须处理好繁杂的工作。包容与扞卫、严厉与融通,这些在其他地区也许并不是问题,但在这里却需要考验李忠进的信念和智慧。


  阿东村,一个400多户人家的村子,过去,偷电行为时有发生。城区供电所所长阿平有一次跟着李忠进去村里抄表,结果发现一户人家正在偷电。当场被拿获的羞愧,让对方铤而走险,“信不信我炸死你?”说着拿出了炸药,威胁着要以命相搏。


  “说时迟,那时快,老李一个健步冲上去,说你有本事就炸我!”阿平说,正是这一声断喝,把那人吓住了,一番言辞后,那人立即转变态度,连声道歉。“现在阿东村反而成了交电费最积极的地方。”阿平认为,这背后就是靠着李忠进做事的态度和智慧。


  “有一次抄表走到了亚贡村,已经是傍晚,天又下雨,结果我们冒雨徒步走了7个小时回到了供电所。”阿平说,“本来我们可以在山中借宿,但老李说,已经答应了第二天要赶到阿东村去装表,必须回去。”


  “他既有号召力,又懂得人情通融。”配电部线路专责此称都吉说,德钦这个小地方,做人处事,大家都知根知底,“信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李忠进直到现在一直保持着走路上班的习惯。他家在山上,单位在山腰,每天都是一路打着招呼下去,一路打着招呼上来,与人相见时总能听到人们亲切地唤他“阿多”——“阿多”在德钦是对有威望的人的尊称,也就是“老哥”的意思。这些都早已融入他的日常生活,也给予了他精神的力量。


  弹指间30多年已过去,如今,李忠进虽已不再需走着抄电表,也不用走乡串镇改造农网,但他并没有停下来。支撑了他这么多年的,除了维持生计,就是那已融入血液里的乡情。


  ■故事


  百年葡萄园


  九月,正是葡萄成熟之季,家住燕门乡茨中村的慈仁曲宗正在采收葡萄,在她朴实的表情中难掩丰收的喜悦。慈仁曲宗负责这片葡萄架的护理和种植,今年气候好,葡萄收成不错,在她勤劳的呵护下,这片8.3亩的葡萄园可以收获葡萄1000多公斤,除去成本可赚5万多元。


  1848年,法国葡萄以及酿酒工艺传进了茨中村。此后,茨中村的藏民每年都会按照法国传统工艺酿制葡萄酒。


  要发展葡萄产业,供电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德钦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穆洪春看得很清楚,他告诉记者,酒庄的生产生活都要用电,一是加工生产,二是储存温湿度调节,三是酒庄附带功能如游客接待、观光体验等方面。“如果供电不可靠,投资商不会来德钦。”


  经过厂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梅里酒业有限公司、香格里拉葡萄酒有限公司、法国酩悦轩尼诗香格里拉阿东酒庄(简称阿东酒庄)相继入驻德钦,葡萄产业格局已然形成,这无疑是对德钦供电予以的充分肯定。


  “以前德钦主要是依靠地方小水电和一条从香格里拉输送过来的10千伏线路供电,电压不稳定。”李忠进告诉记者,阿东酒庄是通过10千伏民用线路供电,经过3年的发展,老百姓的用电量也在增加,负荷过重,在葡萄榨季,存在供电不足的情况。


  好在阿东酒庄的供电专线已开始建设,从阿东河到酒庄架设一条两公里的专线,工程现已进入收尾阶段,即将投入使用,酒庄老板的顾虑也将随之消除。


  统计显示,2015年德钦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13400亩,葡萄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运输业、劳务输出、服务业等产业,一个新的产业链在德钦快速滚动,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100年,岁月寂静,万事安详,但茨中村的历史是活的。(陈波)


  ■记者手记


  一种尘世的温暖


  来云南迪庆之前,我们确实想做一个宽广的主题,反映这片土地与电网的关系,但是经过漫长的跋涉之后,我们越来越感到这条道路的险峻,也越来越被险峻之中细微的东西感动。


  德钦县是此行的目的地,它的惊艳与危险同样触目:一栋栋碉楼式的藏族民居,舒展在河流、山谷的臂弯里,山川、河流与阳光交相辉映。如果以一个旅行者的视角来看的话,这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但当我们下了车,在德钦腹地每个乡镇漫步行走,视野里却脱不了那种生命尽头的荒凉:光秃秃的山上,乱石耸立,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发现大山的疤痕——那是山体滑坡留下的惊心动魄的残址。而就在这些滑坡不断的山头里,远远近近,一条条10千伏线路,倔强地伸展到山那边、河对岸的每一个村庄里,它们就像岩羊一样,以一种饱胀的生命力,传递着人间最朴素的温暖。


  当地人说,德钦是各种灾害的集大成者,风雨雷电雪,每一种天气都可以在这里造成灾害。而整个德钦电网也因为地质地貌的特殊性,造成运营成本高企。


  当我们感叹电网带给城市万斛珠光时,我们不会忘记,还有另一片土地上的电网人,以广博的胸怀,默默地为极地生存的人们带来温暖。他们阅尽沧桑,却信守承诺,他们不仅是点亮黑夜,更在提供一种尘世的温暖,庇护这里的人们,并且与这里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一起守望家园,传递对这片土地更深情的慈念与眷顾。(毛春初)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云南电网,迪庆,德钦供电,李忠进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