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年的岁末的一天,朔风凛冽,寒气袭人。路上行人稀少,人们大都蜷缩在家里烤火取暖。傍晚时分,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迈进了我的家门,父亲忙迎上前,取下包囊。来者倍感亲切,他紧握着父亲的手,高兴得溢于言表说:“老弟呀,想死我了,久违罕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们寒暄后,进行分别后的谈话。那时,我尚未启蒙,他们的谈话我似懂非懂。一会手舞足蹈,谈笑风生,一会窃窃私语,如涓涓细流。如沐如画,甘之如饴。道衡先生与我家同宗同族,比父亲长28岁,比我长55岁,论辈分与父亲一样“用”字派,理所当然,就是我的“伯父”了。这是伯父打开布包,取出好几个大大小小的纸包说:“这是过年国家分配我的物质,一点心意,不足挂齿!”父亲听后,十分愧郝。道衡先生接着说:“老弟我还有一事相求于你。”父亲忙回答:“我俩还分什么彼此,有话就说,当尽全力!”原来我墩有一位比我长八九岁的兄长,就读于黄梅一中。他家当时七口人过日子,食指众多,其父长年疾病,卧床不起,母亲三寸裹脚,只能料理家务,饕餮不继。全家商议不得不要我这位兄长辍学,尽一份力,改变贫困交加之困境。父亲听后,长叹嘘唏,苦不堪言。当晚父亲K领着伯父到这位兄长家,说明来意,全家人感动不已。一个年近耳顺,徒步二十余里,寒冬腊月,苦口婆心,语重心长,讲了许多道理,深入浅出,并答应学校给予适当的助学金补助,才如汤沃雪,解决了问题。正如伯父所讲:人不分贵贱,地不分畛域,教育可以医愚,人人受教育,中华民族素质才能提高,教育发展,国家才能强盛繁荣伟大。目之所及,继承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难能可贵。当时我想,长大后,我一定要求学于伯父,遗憾的是,仅此一见,我时乖命蹇,此后缘悭一面。
二○一○年,程氏组织续修程氏宗谱,我被选入编撰领导成员之一。我反复阅读了道衡先生传略。伯父幼年就读于本墩私塾,智力不凡,慧心聪颖,可惜家境一贫如洗,竟日难得一饱。老师惜才如命,免收他的俸金,并劝其父动员宗族供养,继续深造,神袛同佑,伯父考入黄梅县八角亭高级小学,惜时如金,如饥似渴,博览群书。1914年毕业后,在孔垅教私塾一年许,为继续求学积累资金。1915年考入武昌启蒙中学,攻读四年,随学有所成,终不满足。为继续深造,伯父又在孔垅等地重教私塾。此时伯父正风华正茂,教学效果总遥遥领先。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求学者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学无止境,不久,伯父又考起了湖北政法专科学校,虽经济借拮据,亦学亦教。毕业后,仕途坎坷,决心弃政从教。1936年,又受聘于黄梅县立初级中学任国文老师。抗日战争爆发后,时局动荡不安,颠沛流离,坚持与县中共存亡,餐风留宿,历尽艰辛。新中国成立后,县中获得新生,伯父以校为家,以生为友,几十年为一日,甘洒热血为春秋,赢得了全社会瞩目,人民的信赖,学生的敬仰。甘为人梯,贡献毕生,德旺双馨。他和光同尘,韬光养晦,与世无争,与人无碍;他恫瘝在抱,外圆内方,他含辛茹苦,事必躬亲,责人从宽,责以从严,他韦编三绝,学富五年,书痴者文必工,共痴者技心良,终成一代宿儒。”女娲炼石补无处,石破天惊度秋雨。“
伯父还是个了不起的一代宗师,他聚古代、现今与个人教学方法于一身,继承、开拓、创新。”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举一反三,以姿势助说话,等教学方法,仍沥沥在目,萦绕于怀,似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润物无声。
师教、传道、授业、解惑,众所周知,他运用自如,潜滋暗长,事半功倍,小小讲坛,尺幅万里。当有的学生认为已不如人,心灰意冷时,伯父就用清顾嗣协的诗:”骏马能历险,用力不如牛,坚车能载道,渡水不如舟,含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财贵应用,慎勿多苛求。“伯父告诫同学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正视自己,直面人生,不要千篇一律,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才是君子所为。当一个人过度看重自己时,他就运用了俄国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警示学会”一个人就好比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是分子,对自己即估架是分母,分母愈大,分数值愈小。“有的同学听后,脸红脖子粗,羞愧难当,有的同学铭刻在心,防微杜渐。当有的同学当班干不主持出道时伯父讲:”西安碑林壁上刻着一则名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负吾能,而负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同学们听后豁然开朗。当某此同学出现小小错误不足为奇时,伯父就用《魏国策》里,”臣闻积羽沉舟,群轻压轴,众口铄金。“典故来教育学生,要防微杜渐,不然积习难改,小小的坏事,任其发度,也会造成严重后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如数家珍。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学生希望綦切,言之綦详!陶情益智,胜似灵丹妙药。
伯父授课,别具一格,深入浅出,易记易懂,以姿势助说话,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使人身其境,如见其人之意境留连忘返。记得上《武松打虎》这篇课文,武松醉眼朦胧,发现一只吊眼白额大虎,吓得醉意失去了七八分,说时迟,那时快,抡起哨棒使尽吃奶的力气向大虎打去,可惜哨棒打在树上左枝上,因用力过猛,哨棒打折成了两半,顿时吓得太惊,酒意全无,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是老虎似乎明白了什么,利用三步法:”一剪、一蹿、一扑。“这时的武松虽然吓得大汗如雨,在性命攸关危急时刻他临危不惧,趁势一闪,纵身一跃,骑在老虎背上抡去碗口大的拳头,一口气打了五六十下,吊精白额的大虎,终于奄奄一息。此时道衡先生,身穿一件旧大衣,把大虎的三步法与武松身轻如燕,矫健如飞两者动作结合起来进行演示。同学们在课后说”先生那件大衣帮了他好大忙,弄得风尘仆仆,亦庄亦谐,好似先生自己在与老虎搏斗!这一课,使同学们终身难忘!“
伯父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视为座右铭,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他”江山仰止,景行行业“为众所颂。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仍然是”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战斗在你讲坛上,仍然是一身平价衣,两袖粉笔灰。
伯父从教几十年,始终把自己的学生视为己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此,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的敬仰,同事的楷模,他那慈祥的面孔,平易近人的态度,沥沥在目,挥之不去。一次,一个程姓的学生生病了,饭也吃不下去,在围墙边晒太阳,愁眉不展,伯父发现后,把他叫到身边,详细询问情况,当时这位学生还有点害怕,口将言而嗫嚅,伯父催促他:”没关系,我是你的老师,即等于是你的父母,难道还有什么事在你父母亲,面都不敢说吗?“推心置腹的细语,使这位学生哽咽起来说:”我身体不舒服。“随即伯父把把这位同学带到医务室,医生望闻问切确定病症,开了药。伯父付了医药费后,把这位同学带到商店又买了一袋饼干,温柔细语地说:”伢呀,没关系服完药,就会好的!“这同学感动的”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五十多年过去了,他记忆犹新,我这次收集素材,他跟我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伯父的形象倏忽又更变大,更令人肃然起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伯父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讲坛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朝乾夕惕,呕心沥血、宵衣日干食,功勋卓着,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以致黄梅一中成为鄂东教育之明珠,在省内也屈指可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如宛希俨,宛希先,邓雅声,夏育出、赵辛初,桂林栖,梅白,蔡琼等孕育出一大批杰出人才!斯人已杳,但风范犹存,我们决心做到:步武前贤,薪尽火传,踵事增华,发扬光大!
标签:黄梅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