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电网公司海口供电局无人机巡检小组成员在开展无人机巡线演练。 杨永光 摄
近日,在海南电网公司海口供电局2020年第一届安全文化节的技能决赛上,8支不同专业的代表队同台竞赛,将“我要安全”生产理念根植人心,不断提高该局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这是该局不断强化基层员工业务技能和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缩影。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网、省公司关于“三基”建设的要求,海口供电局以“抓基层、打基础、强技能”作为核心领域,强化“安全文化、支撑体系、关心关爱、党建引领”四重软实力保障,形成“3+4”措施体系,有序推进“三基”工作落实落地。通过制定优化人力资源、简化业务流程等22项举措,本地化修编53项子举措,确保基层基础基本技能建设的具体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优人力 让基层活起来
解决一线生产问题,人员配置是当量。为解决一线班站所结构性缺员问题,海口供电局建立了公平、公正、公开的选聘机制,在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同时,强化员工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能力,逐步打造一支业务强、技术硬的人才队伍。
“为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管理模式,我们开展用电报装部相关岗位组竞聘工作,班组人员平均年龄由36岁降至31岁,均为本科学历,人均素质当量不低于1,力争打造成业务精湛、响应快速、服务优秀的客户服务团队。”该局客户经理吴松泽介绍。
7月2日,海口市政府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通报2020年度第二季度部门营商环境工作绩效评估结果,该局在全市20家营商环境参评单位中位居第二,这份优异的成绩单不仅得益于惠民的政策,更得益于这支服务优秀的客户经理团队。
“人员配置满足后,我们就开始想办法解决队伍活力的问题,我们采用向一线倾斜的工资分配机制,激发每个基层员工的潜动力,让队伍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该局人力资源部副主任钟素莹说。
为解决“干与不干一样,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问题”,该局推行专责及班组长目标任务制考核,导入“月度任务计划”概念,限定等级间距,拉开绩效差距,充分发挥绩效指挥棒作用,激发员工主动干事的积极性。
同时,该局根据《海口供电局供电所综合排名奖惩方案》对全局18家供电所在全省供电所排名情况分五档进行奖惩,强化供电所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效益。
简流程 让员工干得明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加强配网调度管理,海口供电局认真落实《海南电网公司配网调度管理提升方案》各项措施,规范配网调度业务,明确配网调度运行职责界面,优化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提升配网调度管理能力。
“正确处理业务集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实现有序分工及业务融合,让员工看得清楚、干得明白。”该局设备部副主任陈泽师介绍,该局以因地制宜、合理集约、确保安全为原则,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配网运行管理模式。
该局建立班站所业务清单一张表,以安全生产和用户服务为中心,完成本地化班站所业务清单一张表,执行班站所业务准入机制。同时不断清理各类报表,严格审批报备,减少存量报表,严控增量报表。
“我们逐步梳理业务表单,每个业务制作成一张表格由基层上报,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该局营销部副经理陈泽涵说。
除了简化业务清单,该局还在内部协同上下力气。
“我们学习借鉴广东电网公司江门供电局管理经验后,在海南电网公司率先成立配网调度服务指挥中心,明确专业职责界面,完善协同工作机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将配网调度、抢修运维和客户服务三项工作融为一体,达到1+1+1>3的实际运维效果。”该局企管部副总经理金皎说。
该局配网调度服务指挥中心以虚拟机构实体化运行,按照“统一服务”工作要求,以“统一研判、统一指挥、统一监控、统一协调”为配网运行指挥与客户服务的业务指导,明确员工干什么、怎么干,让信息高效流转起来,减少客户平均停电时间,提升客户用电体验感。
强技能 提升员工综合战斗力
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为保障员工适应新形势的岗位要求,服务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海口供电局重点对发、输、变、配、营、建等各生产环节中的运行检修、调试试验、抢修运维等存在触电、高坠、物击等人身安全高风险的一线生产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做到人人动手、人人过关。
“我们重点强化保命技能培训,坚持‘干什么、会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管业务必须管培训‘的原则,确保人人都能胜任岗位工作。”钟素莹说。
该局还大力开展安全文化竞赛、安全文化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寓教于乐、以情施教,促使安全文化走进家庭、融入亲情,传播安全理念、树立安全榜样,进而打造安全意识强、业务技能精、工作水平高的本质安全队伍。
在此基础上,该局加强党建引领,以“一区一岗”作为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载体,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作为提升员工业务能力的有力抓手,不断实践和深化,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党员邢锐是海口供电局美兰供电所降损增效课题带头人,他带领课题组成员想方设法完成电费回收工作,为“降损增效”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该局重点抓好新入企员工“一人一册”机制的落实落地,以徒弟学得好不好、做得对不对,开展对师傅的“传、帮、带”成效评价,增强师傅的责任心,让每一位徒弟在师傅的关心关爱下不断成长,切实营造“师傅用心教、徒弟认真学”的良好氛围,有效扭转当前基层技能传承缺失问题。
为培养科技人才,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电网运维,该局成立了无人机巡检班组,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无人机的推广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线路巡视效率,也有效完善了设备管理基础数据,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支由23名青年员工组成的攻坚克难团队,为海南电网公司“机巡+人巡”的工作铺开播撒了人才种子。 (杨永光)
》班组故事
飞翔时间
“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现场拍照后,如何高效、精准地在系统上进行三维建模,以便于提升日后的运维管理,请大家畅所欲言。”7月10日下午,海口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机巡作业班组例行举办每周的交流研讨会。
“每当接触新领域时,我们都会举办这样的交流会,让先学会的一部分人教另外一部分人,带动大家集体学。我们都很享受这样的模式,称为’飞翔时间‘,我们就是在这种亦师亦友的状态下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机巡作业一班班长蒋卿说。
“这个模式怎么设置?”“无人机距离导线的安全距离是多少?”“这个点位怎么拍照?”机巡作业班组成立之初,大家对这个科技感十足的领域十分陌生,如何把无人机和电网紧密连接起来,成了当初所有人需要克服的首要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开始,我们从各个班组抽调了比较优秀的年轻人组成了机巡作业班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我就发现每个人对无人机的研究各有见地。于是,我们就在每周五抽出一个小时来总结业务,交流心得。”该局输电管理所所长陈勇介绍。
机巡作业班组通过多次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在强化自身技能的同时,为海南电网公司培养了民用无人机教员2人、驾驶员91人、飞手237人,不断壮大机巡队伍。同时,为了激发内在动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机巡作业班组成立了飞翔创新工作室,通过科技项目创新、规范化管理建设、QC及职创项目的持续开展,让机巡团队强化成为技术扎实、能力过硬的队伍。
随着机巡业务开展的不断深入,“飞翔时间”成了机巡作业班组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不断摸索中学习前进的模式下,机巡作业班组更加明确了机巡业务“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通过持续规范管理要求和作业流程,促进机巡业务管理走向深入。 (杨永光)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海口供电,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