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优化光伏扶贫项目并网服务,着力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推进惠农惠民措施落地实施,有效支持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脱贫。截至2016年年底,已全面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年度任务,惠及农户72.8万户。
屋顶光伏电站 轻松致富又能“养老”
“我家每月赚300多块钱,咱也和上班的人一样,领上‘养老金’了。”1月10日,乳山市诸往镇二龙口村村民孙占祥说,光伏电站并网卖电的收入和政策性补贴,基本够他们老两口每月的日常开销了。
二龙口村是乳山西北部山区的一个偏僻小山村,有170户400多口人。孙占祥说:“村里山多地少,大家都过得紧巴巴的。像俺们这些六七十岁的人,没办法再靠干活赚钱了。”
2016年,乳山市供电公司把二龙口村作为精准帮扶对象,在村属冷库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成为全市首个国家农业光伏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现在,村集体靠光伏发电年收入增加了10多万元,还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增加收入呢。”村支书宫润州说。
二龙口村村民杨自发也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他还种了3亩多的葡萄。“一大半葡萄都在入冬前卖出去了,还有一些在冷库里,春节前再卖,那时候价高。”杨自发说,冷库里外都赚钱,每年能多收入3万多元。
光伏项目产生收益后,乳山市供电公司又提出“光伏养老”的理念,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屋顶电站投资少、风险小、收入稳定,每装机1瓦政府给补助2元钱。”宫润州说,村里已有五六十户农户建起了屋顶光伏电站。
“这么好的项目,老百姓参与的热情很高。”诸往镇分管扶贫的副镇长宋鹏伟介绍,2015年,诸往镇并网投产的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户数为423户,装机容量2241千瓦。2016年,更是以每月100户以上的速度增长。“供电营业厅有‘一站式’并网服务窗口,供电员工提供‘一条龙’服务,符合条件的就给上,贫困户啥也不用操心。”宋鹏伟说。
2016年10月,山东省获得国家能源局下达的111.7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规模,涉及临沂、德州、菏泽等9个市26个县,可让10万户贫困户受益。为让更多贫困户早得实惠,国网山东电力发挥自身资源、技术、管理优势,优化并网服务流程。目前,已服务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1.22万户,容量38.9万千瓦,累计收购光伏扶贫上网电量1.28亿度。
开辟绿色通道 大棚蔬菜卖出好价钱
“姜师傅,电采暖设备效果怎么样?”新年过后,平度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于子平走进崔家集镇郭家庄村村民姜鑫的大棚,了解用电情况。
“很好用!多亏你们了,你看温度上来后,小西红柿长得多好。”姜鑫笑着说。
平度市崔家集镇,原本无人知晓,老百姓的收入主要就是种地。现在,这里可是远近闻名的农耕小镇,水果不但销往青岛、烟台等省内城市,还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你看这色泽、这饱满度,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姜鑫说,元旦前,他家的小西红柿就被预订出去了。
姜鑫的大棚是崔家集镇集中建设的36个冬暖大棚中的一个。按照“农创+扶贫”的发展模式,崔家集镇统筹使用上级扶贫资金,建设了崔家集蔬菜扶贫农民创业载体,项目总占地260亩。
平度市供电公司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在线路架设和变压器安装方面,帮助客户制定最优的建设方案,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各项业务流程,第一时间保障了项目的电力供应。
而同样在崔家镇,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传统五谷也做出了特色。“大约20亩吧,我们还为此建立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群,让农产品的增值链更长。”崔家集镇扶贫办主任张顺泽说。
让贫困户用好电只是第一步。国网山东电力更高的目标是满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副业加工、乡村旅游以及抗旱防汛、农业生产等用电需求;对涉及扶贫产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业扩办理手续,缩短供电方案答复时间,确保配套电网工程与客户受电工程同步建设,满足客户早接入的需求。
2016年,国网山东电力累计投入资金11.7亿元,改造升级2235个省定贫困村的配电网,建设高低压线路7028.35公里,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4279台。
村村通动力电 山里人大步奔小康
“你看这孩子睡得多香。”
“这么大的孩子就是睡觉,醒了吃,吃了睡,哈哈……”
2016年12月29日,在临沂市沂水县西南社村村民王新岭家,一派喜气洋洋,亲戚都来看他家刚出生的小宝宝。
当天,室外气温是零下6摄氏度,但王新岭家里却很暖和。
“电压稳了,屋里暖了,心里也顺了。”王新岭说,春天老婆怀孕时还担心预产期正是数九天,肯定冷,买空调吧,又怕电压低带不起来。
当时,西南社村还未通动力电,大功率电器不能随便开。“没想到想啥来啥。”王新岭笑着说,2016年秋天,村里通了动力电,新上的两台10千伏变压器能确保大功率电器开足马力工作。
几个月前,山东和西南社村相似的还有289个自然村,主要问题是未通动力电。而经过国网山东电力的努力,目前已经实现了全省“村村通”动力电。
在日照市五莲县龙店村,全村人也很高兴,因为满山的果树都可以随时“喝”水了。原来,经过调研,山东省还有已通动力电但动力电不足的自然村236个,其中就有龙店村。
“现在浇果树可不用靠天等雨了。”龙店村86岁的夏培伦老人说,“农网改造后线路架到山上,果园旁边有水库,需要浇水就合闸,多省心。”
2016年,国网山东电力重点实施配变台区、老旧线路和低压户表的建设改造,加强户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全面解决供电“卡脖子”、装备水平差、故障率高等问题,满足贫困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2016年,日照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延伸到了这个小村庄,供电员工翻山越岭,为龙店村新架设了线路,立杆50余基,还安装了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为方便灌溉用电,他们又埋设了低压电缆,把动力电送到水库边。
“这些大事我都见证了。1995年6月10日,我们村是日照市最后一个实现‘户户通电’的村子,也是我合的电闸。”夏培伦自豪地说,“山里到处是樱桃、银杏、黄杨、桂花,还有茶园,我们的小康日子来了!”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山东电力,供电服务,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