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雷山县,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贫困县。就是在这个“落后”地区,南方电网贵州电网雷山供电局却争创一流,全面推进管理精益转型,坚持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务求实效,做到了许多发达地区没有做到的事情——率先在全网内实现低压集抄全覆盖和配网自动化全覆盖,实现运营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大步迈向智能电网时代。从“手抄”到“智能”,雷山之变经历了哪些关键折点和跨越?破茧成蝶,又有什么秘诀?本网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探访。
雷山电力风光 杨建国 摄
变革:40个抄表员34个“失业”
雷山县境内95%都是高山,民间常用“上坡能登天,下坡到河边,两边能对话,走路要半天”来形容雷山的险峻山形。俗话说,望山跑死马,更何况扛着梯子、走村窜寨抄表的电网员工呢?雷山供电局用电客户约4.9万户,如果按照常规管理,每个供电所有60%以上的员工都得出门去抄表,平均每人每月抄表1100户左右,抄表时间需要12-15天,占供电所工作时间的50%以上。
然而, 2016年底雷山供电局完成低压集抄全覆盖,原有的40名抄表员队伍,减少到了6个人,在抄表例日时进行集中后台发行。其余34名抄表员全部转岗到安全生产、设备运维、客户服务等岗位,保障了配网设备的精益化运维和客户的精细化服务。
每月抄表例日后台集中发行集抄电量
抄表员都“下岗”了,凭什么?为什么?
这要从天下第一苗寨——西江说起。因坐拥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落,雷山西江千户苗寨近年来逐步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景点。2012年以来,两平方公里的西江核心区内,大小酒店、旅馆急速扩张至400余家,平均日入住游客6000人,配变容量超过了1.5万千伏安,每年基础负荷电量的增长率超过了50%。
然而,西江供电所仅有12名员工,在6个人专职抄表的情况下,大家还要负责包含核心景区在内的153台变压器、158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维护以及7705户常住客户和来来往往游客的供电服务。此外,每年仅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就达10余次,压力可想而知。
西江供电所内可以看到千户苗寨的灯火。朱露思摄
当时西江供电所的人员不足不是个案。雷山地理环境恶劣外、电量小、负荷发展不均、电力用户分散、设备基础差、结构性缺员、基层供电职工技能差、工作负荷重等因素严重制约了雷山供电局的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工作量和高标准的客户服务需求,不断增多的基层职工和客户抱怨,唯有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能改变现状,向科技要人是唯一的办法。
先行:找动力,补短板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13年,南网贵州电网公司选取了包括雷山供电局在内的四家县级供电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该局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广泛的调研和缜密的思考,盘活资源解决问题,着力找动力、补短板,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管理创新为载体的县级精益化建设之路。
改革是发展动力,该局明确以着力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配电网。运用低压集抄技术、配网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故障在线定位技术、热传感在线技术、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等技术创新,完成了智能电网建设及设备升级改造。通过营配监测集约化模式、主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全员客户经理模式、全方位回访模式、基于信息化的全员绩效管理模式、自主化运维模式、“五化”供电所管理模式、SMART项目管理模式、远程报装模式等管理创新,探索了对现代化电网的精益化运维及客户精细化服务新模式。
雷山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对线路智能开关进行远方遥控操作 詹晓东 摄
其中,“五化”供电所建设探索出了基层供电所班组文化特色。以“抄表无人化”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向科技要人;以“交费就地化”打造“一公里半小时”交费圈解决交费难问题;以一日通促进“业扩小时化”提升服务质量;以配网自动化建设促进“报修分秒化”提升供电可靠性;以“管理半军事化”规范员工行为抓基层建设。
低压远程集抄改造是创新营销技术手段的关键。但是,这项工作牵扯面广,改造持续时间长,困难多,是技术创新上的缩影。当时该局还面临新旧工作的叠加,职工素质不高、思想保守等不利内因;加上“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集抄技术是否成熟,边远山区通讯不稳定,项目资金从哪来等等不利外因,要想搞成“抄表无人化”谈何容易。
2013年,雷山供电局在掌卡村开展智能表区建设技能比武 唐光平 摄
难道有困难,就不前进了?
“抄表不用人,我又要失业了吗?” 2013年开展“抄表无人化”工作之初,西江供电所50岁的老抄表员李鹏飞第一个不乐意。文化低、不会使用电脑的他认为“抄表不用人”就是要砸他的饭碗,时不时闹情绪,做事也不积极。不仅仅是李鹏飞,部分抄表员也有类似的想法。
“要想全面实现抄表无人化,必须要转变员工观念,以点带面,迅速见成效,让大家尝到甜头,并且要制定系统科学的实施方案保证推进试点成功。”在局长潘旭辉看来,新设备新技术运用需要新观念,推进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先“把准脉”,再对症下药。
转变:老抄表员的浴火重生路
雷山供电局开出的第一贴药,是扭转员工传统观念,加上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技术攻关、管理攻关,才能确保“抄表无人化”落地。该局迅速抽调计量、通讯、信息、装表接电等相关骨干组成20人集抄改造实施工作组,自己动手先干起来。根据雷山的实际特点,工作制制定了技术标准、安装规范、验收标准和推进方案。
雷山供电局针对苗寨木质房屋多的情况,特别设计了统一的电表安装牌,整齐又安全
对于李鹏飞这样的“电脑小白”,雷山供电局也有“药”:该局建设的智能配网仿真实训基地,不定时开展自主维护集抄、TTU、负控安装、调试、故障处理等技术培训,老抄表员们都顺利掌握了低压集抄的远程抄表技术和现场初级维护技术。
50岁的李鹏飞(右一)和52岁的陈年庆(中)在参加电脑培训。徐娜 摄
从2013年开始,该局以自建和项目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抄表无人化”建设,到2016年12月28日最后一个表区采集器安装调试结束,短短三年,雷山供电局48814集抄户的247只负控终端、576只TTU的安装任务圆满完成,全面实现了低压集抄、负控、TTU全覆盖。
以前,抄表意味着跋山涉水、走街串巷半个月;现在,抄表就是坐在电脑前,打开计量系统与营销系统推送接收一个流程,就可以开始审核,发行电量电费,一个台区的信息采集到电量发行只用10分钟。传统落后的抄表方式,已经被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替代。
李鹏飞正在抄表。以前要抄15天,现在1天就能完成。徐娜 摄
抄表的工作,真的不再需要那么多人来做了。这不,雷山供电局的抄表员都“下岗”了。经过三年集抄建设,雷山供电局从事抄表的工作人员从40人减少到了6人。以西江供电所为例,原来6个抄表员到现在只有1人继续负责后台的抄表工作,其余5人转岗(5个人去向),弥补了供电所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今后的精细化服务打下基础。
革新:创新生产、营销管理模式
其实,在国内也曾有过部分地区因“重建设、轻运维”开展低压集抄然后失败的案例,使得大家在先进技术面前望而怯步。雷山供电局总结经验,加大管理创新,在运维模式上下功夫。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营配监测集约化模式、计量自动化班、供电所在低压集抄“三级管理”中的管理、监测、运维模式及“线损集中核算”的模式,对低压集抄、线损管理进行有效的管控。
在设备监测上,该局成立营配监测指挥中心实现对计量数据、设备工况的监测,分析和派工,汇集通信、信息、计量人员成立计量自动化班负责技术攻关,难点运维、专业管理,供电所明确计量终端维护岗位负责辖区终端自助维护,形成了“终端建设+中心监测+分布运维”的雷山模式。
雷山供电局营配监测指挥中心
有了海量的计算数据,如何转化为管理上的效益?该局积极组织技术创新攻关,合作开发了营配监测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基于GIS电网模型视图,图形化、可视化的数据显现模式,打通计量、营销、GIS、生产的协同通道,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具备线损分析、配变负荷监测、异常派工,计量终端维护等8大功能,有力支持了管理工作。有效减轻了供电所配变测量、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负担,使营配中心成为供电所和相关生产营销班组的作业指挥中心。
有了海量的计量数据,如何为客户提供精细化服务?“雷山供电APP”应运而生。在以地理位置偏僻、山高路远而得名的雷山县方祥乡陡寨村,以前,村民们要按时按点坐班车,在山路上摇晃两个半小时才能到达县城缴纳电费,来回车费就得30元。现在,村民们在手机上轻松一点,就能在线缴费,非常方便。目前,在雷山200多个村寨里,所有用户都能通过手机查询每天的用电量等信息、办理缴费,报装等电力业务。
方祥乡陡寨村村民用手机查询电量电费
“手机都可以查询日用电量,这么精细的功能我在大城市没看到,却在偏远苗乡看到了,有点不可思议。”日前,在贵州电网雷山供电局行风监督会上,国务院扶贫办派驻雷山县南猛村的第一书记刘为在“雷山供电APP”上查看村委的日用电量时,大为惊讶,连连点赞。
在这条探索精益化管理道路上,该局总结提炼了业务梳理及组织架构优化、低压集抄建设及线损四分管理、配网自动化及故障定位系统建设、营配监测指挥模式及平台运用、调控合一运行模式、变电精益化运维、数据治理及校核平台运用、智能农网及台区ABC评价标准、易工作云平台实用化、智能配网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与运用、非现金缴费模式、全方位服务及客户精准管理十二项专题建设运用成果,形成雷山样本。
如果说,智能电网的低压远程集抄改造,彻底“解放”了抄表员, 那么,该局调控合一及配网自动化运用,不仅把员工从现场倒闸线路开关操作这种繁重低效的工作中解脱了出来,而且同样向科技要人的效果,有效解决缺员问题。调控合一及配网自动化后,变电监控职责划分到调度,变电巡维人员从集控无人值守28人减至12人,同比无人值守减少定员16人。
雷山供电局员工调试线路智能开关 蔡兴文 摄
该局共安装智能开关89台,覆盖了所有的10千伏线路,拿到了四个“一百分”:实现覆盖率100%,通信覆盖率100%,“三遥”接入率100%,遥控使用率100%,完成配网自动化建设。以前出现线路故障,恢复非故障线路供电平均需要5-6个小时,现在仅需5-10分钟。三年来,累计成功遥控线路智能开关2049次,遥控成功率95.26%,减少供电所人员到现场操作开关4098人次,节约操作时间3185小时。
雷山供电局创新成果《调控合一及配网自动化运用》入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配电网建设改造创新成果及应用案例汇编》,受邀出席2016中国(珠海)绿色创新电力大会暨展览会,并且应主委会安排在EPTC配网建设创新成果及科技成果应用技术交流会专业论坛作专题交流发言,标志着雷山供电局配网自动化建设及运行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而对于雷山供电局来说,智能化脚步一直在向前迈进。下一步,雷山电网还将开展能量数据深度融合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客户数据、服务渠道等资源优势,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打造以电能量数据为核心的客户大数据技术支撑体系……
雷山只是一个缩影,南方电网精益管理的脚步将继续向前。
冬日苗寨,千家万户升起温暖的灯光。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雷山,县局,精益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