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智能交费业务基本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营销业务集约融合改革,在全省推广“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让供电服务由被动变主动,打造一专多能型供电员工,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如果当选副所长,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辅助所长带领大家成为‘全能型’人才,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6月8日,吉林白城市城郊供电公司经开供电所内气氛时而凝重,时而热烈。原来,按照《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加强乡镇供电所管理和“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中打造“全能型”供电所人员配置要求,重组的经开供电所正在进行副所长公开竞聘。
融合营配业务,缓解结构性缺员
吉林省共有9个地级市,各地经济发展、区域结构都不相同,随着智能电表及智能交费业务的全覆盖,供电服务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服务城乡百姓。今年年初以来,国网吉林电力积极推进“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并按照一个所对应一个或多个乡镇的原则,以确保服务时限和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设置供电所。
长春净月开发区位于长春市东南角,区域内原有玉潭、净月两家供电所,且相隔不过几公里,线路、管理都有交叉。在认真调研和论证后,长春城郊供电公司将玉潭、净月两个所优化整合为长春玉潭中心供电所。在整合重组过程中,供电所员工通过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由36人精简到28人,未上岗的员工经过培训后充实到长春城郊供电公司其他岗位,有效缓解了结构性缺员问题。
在“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过程中,国网吉林电力要求各单位坚持供电所营配业务融合的原则,推进低压综合业务“一岗制”和网格化服务,推行集配电运维、设备管理、台区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于一体的台区经理制,不断提升员工复合型业务能力,实现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岗位融合,建设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的“全能型”乡镇供电所,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城郊供电公司副经理李春季说,净月开发区共有1013个台区,现划分4个区域,分设18个台区经理,实施网格化管理。城郊供电公司开展多次专业培训,将台区经理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工匠型人才。每当一个区域内有故障报修,供电所会根据定位向离故障点最近的台区经理发出工作指令,并结合现场情况增派附近的工作人员参与抢修。
5月6日,长春地区遭遇大风天气,许多农村居民进户线被刮断,其中玉潭中心供电所供区内腰顶子村共有13户村民停电。进户线属于客户产权,但正在附近巡视的台区经理王忠心和同事接到工单后,迅速赶往现场帮助村民复电。“如果是以前,这次抢修需要80分钟完成,新型供电所工作模式下30分钟就结束了,不仅老百姓对服务满意,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玉潭中心供电所支部书记张纯志说。
据统计,城郊供电公司在智能交付业务实施后,营配调业务不断进行末端融合,在推进“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中,前端业务水平也不断提升,抢修到达时限缩短20分钟,抢修时限缩短20%,线损率下降3.89%。
以市场为导向,打破业务壁垒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营销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变革创新已势在必行。近五年间,从智能电表安装到营配调贯通、智能交费业务推广实施,再到推进“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国网吉林电力供电服务实现四级连跳。
国网吉林电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让各领域、各层级、各链条、各环节步调一致,从企业实际出发,注重问题导向,注重效率效益,进一步优化了供电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整合相关专业,打破业务壁垒,提高服务客户、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延吉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是第一批国家新型城市化综合试点地区。在延吉市西北方,新兴工业园区正蓬勃发展,其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园区东北侧的延吉国际空港经济开发区,占地7平方公里,延吉新机场将落户此地,两个园区全面建成后,该地区用电量将大幅增长。结合延吉市供电情况,2月,延边供电公司将两个供电所合并为吉林省第一家“全能型”供电所——新兴工业园区供电所。该供电所选址在两个园区之间,极大地缩短了服务半径,为工业园区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供电服务。
延边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魏春来介绍,目前,延边地区乡镇供电所由53个减至24个,压减55%,用工减少18%,经营成本压降21%。富余人员一部分充实到配电专业,一部分充实到边远供电所,人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缺员矛盾有效缓解,班组力量得到加强。
结合“全能型”乡镇供电所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变革、末端业务融合等新特点,国网吉林电力深入推进“一岗多能”,优化“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员工队伍知识、技能结构,加强与员工岗位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业务技能、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的培训;对原有抄收转岗人员开展业务再培训,充实到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园区“一站式”服务、市场服务、电能替代增值服务、营配合一配抢服务的“互联网+营销服务”体系中。
实施网格化服务,百姓更满意
崎岖的山路蜿蜒盘旋,深山茂林间分散的住户出行多以马车或步行为主,这就是板石街道供电所服务区域的真实写照。整合后的板石街道供电所服务半径64公里,供区内现有未通公路自然村(屯)4个。整合前,如果冬季到最远公配台区里岔沟4社抢修需要两个多小时;而现在,抢修到达时限可缩短到两小时以内,百姓对供电服务越来越满意。
满足百姓的供电服务需求是打造“全能型”乡镇供电所的重要立足点之一。
“成立‘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后,我们综合考虑供电半径、客户数量、台区分布、设备状况和交通路况等因素,实施网格化管理,将服务前端延伸,人员调配更趋合理,车辆增加,抢修更加及时快捷。”该所所长张哲感慨道。
国网吉林电力以“全覆盖、全采集、全智能交费、全预警”等业务集约为支撑,充分发挥“互联网+营销服务+设备运维”等技术手段的优势,深化“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该公司进一步做好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工作,加大“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推行营业用房标准化建设,生产服务用车、办公计算机、信息通信网络、工器(机)具等设施实现标准化设置。
针对不熟悉“互联网+”业务的客户,国网吉林电力在各营业厅开展体验型服务,由一名员工负责在营业厅现场示范讲解“互联网+”线上服务工作,并组织台区经理及相关人员走村入户上门推广线上服务,逐步形成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引导客户接受业务线上办理、电子化交费等新业务,实现营业厅功能与服务升级。同时,该公司将逐步实现以移动服务作业终端、移动作业车、现场POS机收费等为手段的现场“一站式”服务,将供电服务送到客户家门口。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吉林电力,业务全覆盖,服务更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