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浦北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对荔枝种植基地开展用电安全检查。 曾可凡 摄
又是一年荔红时。6月23日,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昊杨荔枝分拣物流中心,数十名工作人员将新鲜采摘的荔枝装箱、分拣、运送,现场一派繁忙。
荔枝种植插上科技翅膀
在灵山县荔枝品种示范园,智慧农业模式得到充分展示。园内的荔枝数字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棚顶覆盖着含有稀土元素的特殊棚膜,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大棚不仅能避雨、积温,还能高效吸收太阳光,让荔枝树仿若住进“智能城堡”,使成熟期提前7至10天,产出的荔枝不仅色泽艳丽,糖度和口感也有所提升,延长了销售周期,成为种植户增收的法宝。
与传统农业“看天时”“养肥土”不同,在这里,水肥一体智能控制系统、虫情测报灯、智能孢子仪分布各处,形成地块监测、数据分析、问题处理生产管理闭环。钦州灵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潘俭介绍,水肥一体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收集的数据,精准灌溉施肥。而数字大棚内的温度调节、通风换气、补光等设备依靠稳定供电相互配合,为荔枝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以前种植靠经验,现在靠科技、靠电力。通过手机就能查看荔枝树生长情况,远程控制设备。”潘俭感叹道,“不管是数字大棚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还是水肥系统的智能运作,都需要稳定电力支持。”
夜幕降临,灵山县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亮起全国首创的“光驱避”蛀蒂虫绿色防控灯,将灯光化作“驱虫器”。目前,该技术在灵山县推广应用面积已达两万亩。“随着荔枝种植对电的依赖性和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实施双首席服务机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600多个规模标准化荔枝种植园开展用电检查,及时解决用电问题,守护荔枝整个生长周期。”广西电网公司钦州灵山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经理黄奕锋介绍,今年1—5月,灵山县农业种植业新增用户54户,第一产业用电量7282.93千瓦时,同比增长16.06%。
“早上摘果、次日尝鲜”
过去,荔枝保鲜是一个难题,如今“早上摘果、次日尝鲜”已是稀松平常。
6月23日一大早,在钦州灵山县龙武村委头步江村,种植户谢正耀正忙着采摘荔枝。他家近20亩的果园大多种植桂味荔枝,今年预计有近3万斤产量。说起大丰收,谢正耀喜笑颜开,步江村村民每天采摘的荔枝通过冷链物流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昊杨荔枝分拣物流中心总经理邓鹏恩表示,“我们与全国各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配备5000平方智能化冷链仓储中心,拓宽线上销售渠道,目前旺季每天荔枝发货量最高达2万单,远销全国。”对此,钦州灵山供电局建立荔枝电商台账,组织专业服务队针对性开展冷库用电报装、安全用电技术指导、设备检查维护等服务。
科技支撑百香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钦州是全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之一,不仅盛产荔枝,也是百香果“钦蜜9号”的种植地。夏至时节,在广西钦州钦南区犀牛脚镇西寮大石头村百香果基地,一串串百香果挂满枝头,预计7月份进入成熟期。在科技支撑不断强化下,百香果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预计今年产量450吨,比去年高。下半年我们还将继续扩种50亩,把种植面积增加到350多亩。”大石头村百香果基地种植户冯传松对自家果园的品质信心十足。
广西电网公司用电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钦州农业延续增长势头,第一产业用电量不断攀升,达1.67亿千瓦时。农业用电量增长14.35%。
放眼广西,小水果长成了大产业。2024年广西园林水果面积2118.73万亩、总产量3393.96万吨,约占全国的1/7,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进一步打响了“桂字号”农业品牌。根据广西电网公司用电大数据,截至5月,广西第一产业用电量24.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2%。其中,农业同比增长16.6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同比增长15.51%,农业现代化进程正持续加速。
相关专家分析,在科技农业的驱动下,智能灌溉、环境调控设备、保鲜生产线、先进加工设备、冷链物流系统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随着农业算力不断增强,田间传感器数据实时分析、AI病虫害诊断、无人机智能作业调度等场景将对电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陆冬琦 韦海亭 陈心诚 许裕)
标签:广西电网,水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