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明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明珠公司”)组建于1994年,2005年2月四川省电力公司控股。明珠公司以水力发电、电网运营为主,兼营水电工程设计、安装、检修,以及变压器制造、销售和建筑施工等多种产业。
明珠公司现有在岗职工1755人(团员120人,40岁及以下团青1094人),拥有水力发电机组12台,装机容量81.7兆瓦,供区内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0座(不含用户站)。自省公司控股以来,通过资产重组完成资源重组、文化重组、管理重组和机制重组,明珠公司实现了跨越发展,先后获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四川省电力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十佳文明单位、四川省首批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省普法依法治企先进单位、遂宁市首批和谐劳动关系明星企业、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殊荣。
近年来,由于明珠公司内退政策的实施,以及多年来内部人才交流机制不健全、员工收入长期偏低,导致公司出现大量年轻骨干流失、个别关键技术岗位出现断层以及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等现象,明珠青工队伍中人员“又多又少”的现象尤为突出。按照省公司 “双千人才”的培养要求,明珠公司认为,要改变团青队伍现状,为明珠发展储备人才,需通过举办青工技术比武、岗位现场练兵、导师带徒等方式,为团青成长成才搭台子,加“作料”,才能真正提升团青队伍整体素质,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修好“跑道”,盘活人才发展通道
好的用人机制是“人才辈出,才尽其用”的前提。明珠公司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变“相马”为“赛马”,为团青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公开竞聘。2006年,明珠公司专门成立竞聘上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竞聘上岗组织体系,编制了详细的竞聘上岗工作方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机会、有平台、有地位。公开选拔人才机制的建立,给团青铺设一条助飞的跑道。
为让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明珠公司每年都会举办多次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科技创新、公开竞聘活动,让团青在各种竞赛中发现和提高自己的才能。自1990年以来,明珠公司成功举办青工技术比武近20届,历时24年,参赛人员达2300余人次。竞赛项目不断丰富,涉及发电运行、变电运行、内线、外线、继电保护、营销、计算机应用、供用电管理、计量、财会、CAD应用、电网规划测量、土建测量等业务技术岗位和业务技术知识。特别是每两年一届的涪江流域电力行业青工技术比武,明珠公司连续三届取得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一次次的比赛,一大批复合型技能人才得以成长。
此外,根据“以高级工为主体,中级职称及以上为骨干的青工队伍”建设目标,开展青工职业生涯规划,采取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推行大“H”和小“H”人才成长渠道,举办履职能力、普通话及礼仪培训。自2011年以来,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人才,每次评选30人,每月享受1000元的优秀人才津贴。
搭建“舞台”,助力青工岗位成才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明珠公司不仅给团青盘活了人才通道,还为员工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并在重点项目中给青年员工压担子,助力团青岗位成才。
金华水电厂从事检修油务工作的刘建华就是明珠公司基层青年员工中岗位成才的标杆。他最初只是用传统的板框工艺进行油处理。但作为有心人,他很快就发现了这种工艺耗用的滤油纸特别多,净化处理时间特别长,工作量特别大,油料根本不能得到全部处理等弊端。带着这个问题,刘建华利用工余时间大量查阅各种资料,利用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油品再生新工艺方法。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认为机组在长期的高温条件下运行,难免不产生水份,造成油品局部乳化,而乳化后的油品与金属构件、橡胶密封接触,缓慢氧化聚合生成高聚物(如环烷酸、脂肪酸及其皂化物),这就使油品具有乳化严重、高酸值、抗氧化性能降低等特性。经过多次试验,刘建华成功研发出了以高吸水树脂为主要原料的沉降压滤法,采用这种新工艺后,电厂生产用过的废油可以处理成再次投入运行的透平油,经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新油标准。他将这项新工艺毫无保留地应用于金华电厂的油处理工作中,并推广应用于明珠公司的另外3个电厂共12台水轮发电机组中,每年可为明珠公司节约资金5万多元。刘建华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先后被授予“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明珠公司像刘建华这样,在平凡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不胜枚举。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肯吃苦、好专研、爱创新的团青新骨干,无疑为明珠公司增添了N个“加速器”,让明珠公司发展进一步卯足劲、加足油。明珠公司曾先后荣获“四川省科普示范企业”、“遂宁市高新技术企业”、“遂宁市专利试点企业”、“企事业科协先进集体”、“遂宁市专利试点企业”、县科协“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量身打造,定制“培训套餐”
集中培训。明珠公司高度重视干部和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促进干部队伍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能动性,营造“岗位能上能下、职位能进能出”的氛围。每年对中层干部集中“充电”,并进行年终考核测评,将成绩与排名纳入部门及员工绩效考核,不仅调动干部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也为今后干部的管理、评价、调整、提拔、作用提供了较为详实可靠的依据。
专项培训。明珠公司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积极开展青年人才现状分析,掌握各岗位人才分布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地培训,本着岗位缺少什么素质员工,就积极开展此类培训教育工作。明珠公司与省电力职大、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办班,让477位职工参加了学历教育;以“送出去”方式,向四川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等单位输送学员935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在工作中,明珠公司大力推行岗位技能“学练”结合,开展“现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立足岗位成才。目前,明珠公司已在金电公司建成教育培训中心,常年为明珠公司、厂所、班组三级提供用电、安全、营销等集中培训,全员参训率100%。
座谈式培训。明珠公司一改过去“课堂式”培训,而是大家围坐一起,采取业务骨干主讲,其他人员参与提问、讨论或直接到现场开展培训等。通过这种特殊的培训,明珠团青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实在、实用、效果好,不再是以前那种“老师讲、职工听”的枯燥课堂了,培训内容更容易被接受,课堂氛围更活跃。2014年,因明珠公司薪点工资制度的推行,已有200余名团青正在为即将开始的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申报作准备。下一步,明珠公司将进一步致力于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促使明珠团青朝“双师型”人才发展。
4.导师带徒 促进团青快速成长。在工作中学、在竞赛中比,在快乐中成长,是明珠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近年来,明珠公司新进员工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结构逐年老化的局面。针对新员工入职后的成长,明珠公司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了专项的员工培训,并加大力度实施“导师带徒”,以加快建设技能人才队伍。
在导师带徒活动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珠公司运检中心的陈勇一师带多徒,而且他的弟子个个都是生产骨干,是能够独挡一面的人物。弟子付金宝同时拥有省公司优秀技能人才、川东片区供电单位青工技能竞赛第一名、市公司技能竞赛第一名、遂宁市“三个十万”劳动竞赛首席职工等多个头衔。蒋旭东,连续八年涪江流域青工技术比武内线项目第一名的获得者,遂宁市“三个十万”劳动竞赛首席职工,明珠公司“十大劳模”、“十大青年明星”之一。还有毕庆奎……
去年3月,明珠农电党支部根据供电所职工队伍的实际,创新开展了党员“一帮一”活动,成功结成帮扶对子85对;2014年,明珠公司农电、发电、营销、外线、内线等岗位员工累计有260名(130对)员工结成师徒对子,坚持定期考核、奖惩,年终兑现。通过师徒帮带活动,更好地发挥出了老职工、老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他们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阅历和娴熟的技能传授给青年,使青年尽快成长成才,有效促进了青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明珠公司以人为本,全面落实“人才兴企”的企业发展战略,以锻造“同、精、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企业为目标,不断为青年职工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引导青年员工自主提升自身素质,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
1.增强了青年员工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近年来,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青年员工进取意识,在全司范围内形成了你追我赶、良性竞争的良好氛围。6名青工被评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人才,17名青工被聘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内训师,25名青年成为明珠公司后备干部,先后有40名青年被评为“十大优秀青年”;90余人次获县级以上表彰奖励,还有部分已陆续成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岗位上的领导和重要骨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提升了明珠公司人才当量密度。年青干部的比例逐年上升,使明珠公司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全司84名中层干部中,40岁以下的现有25人,占干部总数的29.98%;81名中层干部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 名,占96.43 %。通过明珠公司青年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占65%,中级及上职称占15%,明珠公司人才当量密量逐年攀升。
3.夯实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完善人才成长环境,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明珠公司广大团青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实施完成科技项目23项,其中:获得国家专利3项,获得遂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射洪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而这其中,青年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明珠公司还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青年岗位能手、“五小”科技创新、QC小组等劳动竞赛动,组织青年员工参与变电站、发电厂机组增容等重大项目攻关、重大工程技术改造,不断提升青年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标签:团青队伍,整体素质,四川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