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电网公司邀请了教育部、中关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有关专家,召开储能技术专题讲座,广东电网有关专家与专家一起,探讨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热点问题。
储能技术即用一定手段把能量储存起来,以便日后需要时应用。储能是电网运行过程中“发-输-变-配-用-储”六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发展一直受到国内外电力企业、研究机构、设备厂商的重视。目前电力行业中,储能技术的应用主要以抽水蓄能为代表,还涵盖了电动汽车、储能电站、主动配网等方面技术。
结合公司电力系统情况,广东电网邀请了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研究总监张静、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教育部电力系统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成山三位专家担任主讲。分别从储能技术发展方向及动态、储能技术与智能电网关系及应用前景、储能前沿技术三个方面,对储能技术进行了全面讲解,并结合国内外先进项目案例,对国内的储能技术发展动态和前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据了解,广东电网公司一直致力于储能技术的探索和发展,开展了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研究,努力将公司电科院打造成南网的储能技术示范基地。同时,探索将储能技术应用于提高电网的运行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提高公司的电力服务水平。
广东电网有关人员介绍,在电动汽车方面,广东电网建设了充换电设施监控中心,全面整合了南方五省区域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信息,建立了网、省、市、站四级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实现城际间的点、线、面扩散式发展,并形成向周围中小城市的辐射效应,实现了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监控、运行分析、运营服务等的规范管理。此外,广东电网目前已开展储能相关技术的研究,“铅酸蓄电池寿命曲线及延寿措施研究”等项目研究正在推进中,并储备了相关人才和专业。
专家胡学浩提到,21世纪初开始,储能技术逐渐成为电网中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储能手段。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为了保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储能装置往往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配备,储能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王成山认为,目前,国内的一些储能技术比较成熟,但大规模应用却遭遇障碍和瓶颈。“主要障碍在于储能技术成本和性能不够理想,整体技术和经济性不够好,未来须寻求储能技术的重大突破,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据了解,10月下旬,广东电网公司还将继续邀请相关技术专家,举办前沿技术论坛,开展专题讲座。
标签:广东电网,储能技术,电网运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