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蜜柚之乡广东梅县,当地红光、群益等村居的柚农们终于告别了“低电压”,用上了“放心电”。为保证柚产业的可靠用电,广东电网电科院博士服务队主动出击,将科技成果与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助力提升了梅州用户供电质量。
这是广东电网电科院为区域电力事业的协调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的一个缩影。该院打造“博士在前线”特色人才品牌,聚焦基层疑难杂症和人才短板,将在院博士专家的智慧和技术深度融入基层供电局,为基层搭建“技术赋能+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
“我们这支‘精英部队’,已先后赴汕尾、梅州等多个供电局开展‘破瓶颈、解难题’专项行动,累计为基层一线107个‘卡脖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推动解决难题60余项,解决20个地市供电局的设备运行问题130万余项,为片区电力发展打通堵点、卡点。”广东电网电科院人才工作站负责人介绍。
科技创新治基层“头痛”
清远供电局是广东电网电科院“博士在前线”活动首批服务的基层单位。此前,该局发生过复合绝缘子的断串事故,所以近年新建输电线路更多选用玻璃绝缘子,但玻璃绝缘子的耐污秽效果和防冰闪效果不理想,污秽清扫和监测不仅增加了运维工作量,雨雾天气夜晚的爬电现象也让运维人员头痛。了解到这个需求后,博士服务队与清远供电局多次沟通,最终确定在110千伏新建线路应用新研发的新型硬质绝缘子,验证新型硬质复合绝缘子长期运行可靠性,从源头解决让清远供电局头痛的污区绝缘子运行安全问题。
负责解决该“卡脖子”问题的是彭向阳博士,他是南方电网公司战略级技术专家,长期从事输电线路运行及故障诊断技术,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他带领由输电专业博士、博士后组成的服务小分队,为基层供电局解决疑难杂症,与服务单位累计开展示范应用项目5项,科技项目2项。“新产品目前运行状态良好,已有多家供电局咨询新产品性能问题,计划下一步继续扩大新产品的试运行范围。”彭向阳博士说,未来博士服务队也将重点关注新产品的运行状态监测和评价,做好新产品试运行的技术保障工作,为基层安全生产和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党员突击解共性难题
“这一区域的落雷非常密集,中压线路差异化加装防雷装置。”广东电网电科院在开展“博士在前线”活动中,博士服务队发现肇庆怀集供电局存在防雷隐患。
为精准解决该问题,博士服务队依托整线(成片)配网标准化治理平台,组建由输配电、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博士与领军技术专家组成的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党员突击队,深入一线分析调研,多措并举,将配网数字化应用等技术经验精准输送至广东省各基层单位,让低压透明化、智能电压无功调控等技术得以普惠一线班组,实现全省治理“一盘棋”。同时,聚焦治理过程中重过载、低电压、雷击等突出技术问题开展专题分析,打造了肇庆怀集岳山林场、潮州潮安乌岽村等政企联动、产业特色、改革创新的标杆项目,为全省探索线路防雷综合改造、解决村居供电质量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治理范本。
2024年,该党员突击队总计开展支部共建6次,完成编制审查整线项目2469个、村居项目2774个,累计解决广东电网20个地市供电局的设备运行问题130万余项,为高质量推进广东“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送教上门育技术人才
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党员突击队通过组织多次技术专题培训、现场审查传帮带等方式,对各单位“专责+班所长+班员”的组合进行全方位指导培训,并致力于培养能精准解决问题、打破定势思维局限的专家人才,保证项目改造资源的同时,让配电生产队伍在实战中成长。除推进人员素质水平整体提升外,广东电网电科院致力于尖端人才培养,扎实推进配网专家团队建设,在广东省各地市局共计培养了89名业务能力出色的骨干成为省级整线(成片)配网专家团队成员。
同时,围绕基层人才培育需求,“博士服务队”上门开展技术培训,聚焦新型电力系统、配网故障自愈等主题,举办“博士专家大讲堂”6次,专题讲座12人次,选拔基层技术人才参加专业培训、人才交流锻炼,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为基层供电局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引擎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广东电网电科院博士专家人才在真实场景中激发创新动力、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现实,涵养人才成长“蓄水池”,促成“项目资源”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曾艳 甘海毅 刘琳 丘映丹)
标签:广东电网电科院,博士在前线,基层,设备运行